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院: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4年度)》要求,现就做好我校2024年度博士后基金申报推荐工作安排如下。
一、资助项目
(一)面上资助
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由专家通讯评审确定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类。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8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为5万元。
(二)特别资助
特别资助是为激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的资助。由专家会议评审确定资助对象。自2024年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不再实施站前资助,将站中资助更名为“特别资助”。2024年资助约1200人,资助标准为自然科学18万元,社会科学15万元。
(三)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用于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版在站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资助领域为自然科学。专著编入《博士后文库》,有独立书号,由权威学术性出版社出版。2024年资助约20部专著,资助标准为每部专著平均12万元。
二、申请条件
(一)面上资助(第75批、第76批)
1.进站18个月内可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
2.申请项目应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项目非涉密,且为本人承担。
(二)特别资助(第17批)
1.进站满4个月,须为2023年12月1日前进站人员,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
2.已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或在项目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发展潜力大,在站期间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3.申请项目应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或创新性。可以是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的延续和深化,但必须有创新点或创新成果,且为非涉密项目;
4.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优先推荐: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学术荣誉称号,设站单位引进的优秀留学回国人才,设站单位重点培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才。
(三)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1.在站2年以上或出站5年内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者优先;
2.申请人为所投专著唯一作者,专著所属学科领域为自然科学,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仅限学术专著,不含译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工具书等。在专著书稿完成后方可申请。
三、申报程序
(一)个人申请
1.申请第75批面上资助、第17批特别资助的申请人,于2024年3月1日起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申请信息并生成对应申请书,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截止日期为2024年3月31日。
2.申请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的申请人,于2024年4月1日起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申请信息并生成申请书,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31日。
3.申请第76批面上资助的申请人,于2024年8月1日起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申请信息并生成对应申请书,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31日。
(二)博士后合作导师初审
博士后合作导师分别于2024年3月20日之前对博士后第75批面上资助、特别资助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于2024年8月20日之前对第76批面上资助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三)流动站设站学院审核
各流动站设站学院须于申报截止前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审核,并提交至学校博后办。
(四)学校审查报送
学校博后办网上审核申请材料并提交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其中,特别资助项目根据上级部门下达名额由学校博后办择优推荐。
四、时间安排
五、相关要求
(一)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提交项目申请。
(二)请各学院高度重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工作,认真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拟进站人员积极申报。
(三)申请人须仔细阅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4年度)》,在合作导师指导下,依据所申请资助项目的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撰写申请书。
联系人:霍达 周继安
联系电话:0931-8912594
附件: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4年度)》相关内容调整说明
党委人才办
2024年2月23日
地址: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 电话:8915759、8912594(博士后) | 邮箱:rcb@lzu.edu.cn bsh@lzu.edu.cn
版权所有口兰州大学陇ICP备10000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