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研究院:
根据教育部人事司《关于开展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的通知》(教人司〔2024〕117号)要求,现就我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工作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
1.近5年持续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在职人员(不含返聘人员)。重点推荐在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涌现的优秀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支撑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创新发展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扎根一线专业技术岗位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
2.2019年6月30日以后在内地(大陆)工作的港澳台地区高层次人才和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含外籍)中符合选拔条件的人员,均可按程序推荐。
3.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不重复推荐。
二、推荐名额
每单位限推荐1名,无合适人选可不推荐。
三、推荐条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模范履行岗位职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工作。近5年来取得的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和贡献突出,并得到本地区本系统同行专家的认可,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研究工作,学术造诣高深,研究成果有原创性和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或者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本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2.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围绕国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有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或者长期工作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有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或者在技术成果转化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中业绩突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成绩卓著,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以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等作出突出贡献,是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4.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理论依据,具有特殊贡献。
5.在宣传文化领域,成绩卓著,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互联网宣传、国际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等改革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是本专业本领域的领军人才。
6.长期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医术高超,治疗疑难、危重病症成绩突出;或者在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疾病,创造健康有益环境,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社会影响大,业绩为同行专家所公认。
7.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教练执训工作一线,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具有国际领先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实的学科教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和教练执训领域中,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并为同行专家所公认。
8.在其他行业、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推荐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宁缺毋滥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严格选拔条件和推荐标准,树立科学评价导向,杜绝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和论资排辈等倾向,切实将最优秀的人才推荐上来。
2.突出重点。推荐工作要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等。
3.加强审核。各单位要加大对推荐人选材料的审核把关力度,确保各项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书面材料应与电子数据一致。涉密材料需进行脱密处理。
五、推荐程序和报送材料
(一)推荐程序
1.基层学术委员会评议。基层学术委员会择优产生建议推荐人选。
2.中层单位党组织审核。教师党支部、中层单位党组织对建议推荐人选进行审核把关。
3.党政联席会会议研究。经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后,向学校推荐人选。
(二)报送材料
1.推荐报告(包括且不限于推荐程序、单位推荐意见等内容,党政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学院公章,纸质版)
2.党组织审核把关情况(包括且不限于推荐人选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廉洁自律、学术诚信、业务能力与水平以及推荐材料涉密情况等内容。中层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党组织公章,纸质版)
3.兰州大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人选情况简表(附件1,电子及纸质版)
4.兰州大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人选情况一览表(附件2,电子及纸质版)
请于2024年5月10日前报送材料。
联 系 人:霍达 赵璐
联系电话:0931-8915759
电子邮箱:rcb@lzu.edu.cn
地 址: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贵勤楼B219室
党委人才办
2024年4月29日
地址: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 电话:8915759、8912594(博士后) | 邮箱:rcb@lzu.edu.cn bsh@lzu.edu.cn
版权所有口兰州大学陇ICP备10000336号